Gen. Syst. 2:307. 1832.
≡Anthyllis cuneata Dum. Cours. Bot. Cult. 6:100. 1811.
小灌木,高约1m。茎直立或斜升,多分枝,疏被短柔毛。叶密生,长1.5-4cm;叶柄甚短,长约5mm;小叶片楔形或条状楔形,长1-2cm,宽2-5mm,下面密被白色平伏短柔毛,上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,基部渐狭,先端急尖或截形,具小短尖。总状花序腋生,有2-4朵花;花序梗甚短,长约2mm;苞片和小苞片均为条状披针形,长1-1.5mm,背面被短柔毛;花萼钟形,长3-4mm,密被平伏的短柔毛,裂片披针形,长为萼筒的3倍;花冠淡黄色或白色,长约6mm,旗瓣椭圆形,长约5mm,瓣片基部有紫色斑,翼瓣条状长圆形,与旗瓣近等长,龙骨瓣长圆形,稍长于旗瓣,两者均有耳和细长的瓣柄;闭锁花簇生于叶腋,长约3.5mm。荚果宽卵形,长2.5-3.5mm,宽2-2.5mm,被平伏的短柔毛,果柄甚短。花期:7-8月。果期:8-11月。
产地:大鹏(张寿洲等 4399)、葵涌(王国栋等 6533)、仙湖植物园(李沛琼 012150)。生于海边草丛或林边草地,也有栽培,海拔50-70m。
分布:山东、河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和陕西。朝鲜、日本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和澳大利亚。
用途:全株药用,有清热解毒和利尿之效。